未来可期 | “十四五”全国各地陆续发布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

2022-10-26


随着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(国办发〔2020〕39号)持续持续推进,传达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决心,全国各地陆续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细则。


2020年11月
国务院办公厅
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(国办发〔2020〕39号)
2021年8月
上海市交通委员会
《上海市新能源充(换)电设施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
2021年12月
广东省能源局
《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
2022年5月
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
《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》
2022年6月
苏州市政府办公室
《苏州市“十四五”电动汽车公共充换电设施规划》
2022年8月
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
《“十四五”时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》
2022年8月
上海市交通委员会
《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(2022 版)》
2022年10月
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
《湖南省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(湘工信装备〔2022〕478号)》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后疫情时代持续影响,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依然迅猛,仍然是国内经济的亮点,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是为新能源汽车指明未来15年的方向,全国各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细则的出台,更是一注强心剂。

01 - 国务院:


到2025年,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.0千瓦时/百公里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,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,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。

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,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。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,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,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,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,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,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,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。

02 - 北京:

到2025年,基本建成与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匹配、充换电设施高效有序利用、跨部门一体化协同、行业实现数智化升级的充换电设施体系,具体体现在以下"三个一":
1.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设施网络,支撑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
在总体规模上,到"十四五"时期末,力争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,其中居住区自用和公用充电桩达到57万个,单位内部充电桩达到5万个,社会公用充电桩达到6万个,业务专用充电桩达到2万个;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。
在服务半径上,到"十四五"时期末,全市平原地区建立3公里找到桩、核心区0.9公里找到桩的公用充电设施网络,实现"好找好用";实现换电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。
在充电结构上,到"十四五"时期末,中心城区社会公用桩快慢充比例不低于2:1,其他地区社会公用桩快慢充比例不低于1:2。
2.构建一个效率优先的服务体系,满足不同领域的充换电需要和服务提升需求;
3.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,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。

03 - 上海:

1、至2025年,全市建成充电标准桩约60.5万个,满足本市1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,新能源车桩比保持在2:1以内水平。
2、建成私人标准桩约53万个,满足用户基本充电需求;
3、建成公交(客车)、物流、环卫、单位(公务)等专用标准桩约3.5万个,建成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车场(站)200座,出租车充电示范站45座,满足行业基本充电需求;
4、建成城市公共标准桩约4万个,满足用户临时补电需求;建成城市公共充电站约6500座,其中规模以上公共快充站点(快充设备≥20个)250座,满足公共站点服务覆盖率要求;
5、完善城际充电网络,高速公路单个服务区公共标准桩不少于8个,鼓励在国省干道沿线、具备条件的加油(气)站建设公共快充设施,满足机动车跨区域出行需求;
6、建成电动汽车换电站约300座,满足品牌乘用车、出租车、物流车、重卡等换电需求;
7、发展智能有序充电,力争形成50万辆车、50万千瓦有序充电能力。

04 - 广东:

到 2025 年底,全省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 4500 座以上,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约 25 万个,包括公用充电桩约 21.7 万个、专用充电桩约 3.3 万个;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快速充电站约 830 座,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建成充电基础设施。珠三角地区城市核心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 0.9 千米,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核心 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 2 千米。公共桩桩车比约 1:6.4。

05 - 苏州:

预计至 2025 年,苏州市需累计建成充电桩 20 万个, 其中私人充电桩不少于 15.5 万个,公共充电桩约 3.6 万个, 专用充电桩约 0.9 万个,全市共有公共充电站 1843 座。
根据本市充电设施平均投资成本测算(不含外线电网配 套费用),按照本规划充换电设施建设目标,“十四五”期间需投资约 60 亿元建设充换电设施,其中公共充电设施投资约 27 亿元,专用充电设施投资 7 亿元,换电站投资 6 亿元, 自用充电设施投资约 20 亿元。

充电安全

随着新能源车桩的普及,充电设施遍布我们生活中,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,上海盛位电子技术有限公司(盛相科技)自主研发的MastCurr®系列剩余电流检查模块基于磁调制原理、剩余电流特殊波形识别算法,高集成、高精度、高可靠、高灵敏、模块化、可定制,完美兼容充电桩多种剩余电流(交流、脉动直流、平滑直流、两相整流、三相整流、多频率复合波等)检测方案。该检测模块符合最新欧标、国标、美标的需求,满足智能交流充电桩:A型+DC 6mA的平滑直流,或B型剩余电流保护功能,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!



相关信息:充电桩最新政策、B型漏电、B型剩余电流、IC-CPD、A+6漏电、A+6剩余电流、MC00、Type B、欧标漏保、美标漏保、板载漏电